第646章 明王造像
- 宁同学,我对你心动了
- 陌言葛蓝朵
- 1044字
- 2025-04-14 00:21:19
在柳本尊主像的两侧,排列着他的信徒们,有文武官员,也有庶民百姓。
这些人物的衣冠服饰为我们考证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穿着打扮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此前,佛教史学界有一种定论,认为ZG佛教密宗自唐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传入后,一般只传了四代,第四代传的是日本僧人空海。
由于唐末战乱,空海学成后返回日本,在日本弘传大法,成为日本真言宗(东密)的初祖。
而在国内,由于会昌法难和五代变乱,密宗逐渐绝响。
因此,治ZG密教史的学者对于晚唐以后的密教论述较少,一般认为空海之后,国内再未出现过有影响的密宗大师。
然而,在四川一带,特别是在大足,却出现了大量的密宗造像。
北山佛湾有百分之五十都是密宗造像。
在宝顶山出现的密宗大师的踪迹和这座独具特色的南宋密宗道场,都无可辩驳地证明ZG密宗在唐末以后并未绝响,相反,它在四川一带有了很大发展。
虽然柳本尊的师承关系目前还模糊不清,但据宋刻《唐柳本尊传》碑记载的情况看,柳本尊所传的瑜伽密教实际上就是金刚智所传的金刚界密法,或者与之有密切联系。
两百多年后,出生于大足米粮的赵智凤来到四川弥牟游学,三年后返回大足,弘传柳氏密法并苦心经营宝顶山石窟密宗道场。
可以明确地说,柳本尊和赵智凤都是通晓唐代正纯密教的一代密宗大师,他们在秉承唐代金刚界密法的基础上,对宗教实践进行了独特的创新和发展。
这两代祖师的弘法事业,把ZG密教史往后延续了近四百年,为中国佛教史增添了新的一页。
尤为突出的是,赵智凤殚精竭虑营建的宝顶山石窟道场,不仅是ZG宗教事业上的一件盛举,也是ZG文化、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
如果说柳本尊在唐末延续了密宗的传承,那么赵智凤则是把这一事业推向历史高峰的又一位伟大的佛学家和实践家。
————————————
明王造像是佛教密宗中独具特色且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明王是佛和菩萨在受大日如来教令后,为了降伏诸恶魔而变现出的威猛忿怒形象。
这种造像通过高度夸张、变形和写意的艺术手法,从传统绘画技巧中汲取灵感,刻画出充满运动的力量和粗犷雄伟的体态,展现出超乎想象的现代意蕴。
明王造像通常以极度夸张的手法展现其威猛和力量。
他们或一首四臂,或三头六臂,皆怒目攒拳,筋肉努张,威烈雄壮,充分显示出男性那种无穷无尽的潜在力量。
在这些造像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愤怒明王”。
他怒发冲冠,目眦尽裂,鼻翼翕张,獠牙上立,正用嘴狠咬着手指,把“怒不可遏”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代艺术家们非常擅长概括和集中现实生活中人们内在和外在的富于深刻感情的东西,并给予夸张,来出色地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