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柴启荣
自打那一次拜见过太后跟顺德帝以后,殷福平就径直回了凤城老家,在临走之际,他在晚上手书一封奏折,委托给自己的老哥哥逍遥王龙在功,就此再一次赋闲归省。奏折中,他一力辞去静海王之位,坦言大龙在建国之初一直到清瑶大帝之时,从未设过异姓王一职,【有史可考:大龙钦原大帝在位期间,曾经的义子段之巡为王,并赐予龙姓。】并规劝顺德帝,而今天下中兴,不复当年动荡时期,应该克己复礼,效仿前朝。
不久后的朝堂上,顺德帝拿出殷福平的折子,让大臣们复议,众位大臣众说纷纭,许多朝中重臣认为殷福平一生为国,南征北讨,应该获此殊荣,也有的大臣认为,殷福平这一次请旨辞王,效仿前朝之举,是真正的忠贞不二之臣一片苦心,希望皇帝能够准奏,还有的认为,殷福平此举,顺天应人、利于天下,皇帝不但应该马上给予回复,还应该绶其为特等侯。古代的管制,爵位一共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到得龙朝以后,因为开国皇帝东皇大帝太原帝本是华国一等侯出身,就在本朝改了这个顺序,却是以侯爵为最高爵位。而特等候自然要临驾于像叶玄空、慕容旺、霍千川等人的一等侯。对于众位朝臣的各抒己见,顺德帝旁观者清,事后拍板把静海王殷福平钦封为特等靖海侯,把和亲王段轻侯钦封为特等柳和侯,把雁鸣王雁小开钦封为特等雁鸣侯,从此以后,大龙恢复旧制,再无异姓王一说。
这道圣旨颁发以后不久,顺德帝又加封南方主帅殷红雨为一等威烈侯,钦封北方主帅李傲为一等勇武侯。
对于朝堂诸多变化,殷福平偏安一隅,虽然也略有耳闻,却没有怎么过问,只是重新过起了自己寓公的生活,每日带领几个后辈子弟游山玩水,倒是好不乐哉。不过,他倒不是从未离开过凤城,有时候,他也会践一些老朋友跟老同僚、老下属之约,去外地转转,
不过有一个地方,殷福平却是再也没去过,那就是汉城曾经富可敌国的铁府。前些时日,自打铁傥父子因为铁胜芳一案,被软禁在当初的静海王府以后,即使后来殷福平跟龙在功联合求情,也没有完全免除罪责,不但把他们父子削职为民,跟是打发他们回归汉城,永世不许为官。
除却汉城以外,殷福平也很少去过京城,有时去龙翔道或者咸阳道之时,基本也是走水路,在京城之间绕城而过,因为是在南方,殷福平倒是经常去自己已经致仕在家颐养天年的老丞相霍千川府上,因为霍千川已经致仕多年,他那两个被他压榨多年的儿子也都已在顺德帝的重用下一飞冲天。首先是他的长子霍广,不但提升为当朝太尉,更是身兼兵部尚书一职,他的次子霍阔本来是工部尚书,而今已是当朝御史中丞,他的工部尚书一职,则有左侍郎匡世成接任。以前闻名天下的七知府当中,杜淳生擢升为礼部尚书,欧兰福擢升为户部尚书,只有柴启荣依旧在兵部左侍郎任上止步不前。而他之所以在这一次晋升当中被同僚落下,其实纵其原因还跟殷福平有关。
在七知府当中,除却年事最高的已经逝世的常行宽,就要数这个柴启荣年岁最大了,而且这个柴启荣不但跟常行宽一样,是一个三朝老臣,而且起点却要比常行宽还要高,他本是前朝丞相彭玉意的门生,而他拜入彭玉意门下,却着实沾了他一个故人的光,他这个故人就是彭玉意门下最出色的弟子之一----原礼部郎中萧裕泰。彭玉意最出色的弟子除却她最为欣赏的大弟子苏嘉乐,就是要属这个萧裕泰最让他满意了。论辈分,柴启荣可以说是萧裕泰的小师弟,因为他进士及第以后,在京城举目无亲,无奈之下,便舔着脸来着自己的同院师兄萧裕泰,这个萧裕泰那时虽然才只是一个小小的员外郎,却很有识人之明,不但在恩师跟前举荐了柴启荣,还对他颇为照顾。身为彭相的出色弟子,萧裕泰升职很快,就在秦王举事那年,年纪轻轻的他就已经是礼部郎中了,只不过后来彭玉意事发,他受到牵连,当时举报他的人,正是他当时一力提携的小弟柴启荣。
柴启荣虽然也算是彭玉意的弟子之一,不过却是默默无闻之辈,正是他顺势而为,举报了自己恩兄萧裕泰以后,才被乾宁大帝发现,因为是他举报的萧裕泰,在把萧裕泰收监以后,乾宁大帝便把这个柴启荣提拔为礼部郎中。萧裕泰锒铛入狱,他的师兄苏嘉乐因为并未盲从恩师彭玉意,而且才华出众,并未收到连累,曾经冒险探过一次监,在大狱中,他对自己这位师弟说,出卖他的人就是柴启荣。当时萧裕泰长叹一声,道:“我一提携他,是看中他的才华,却谁知他还是一个落井下石的小人,”后来,苏嘉乐升任为礼部尚书,成为柴启荣的顶头上司,有一次在苏嘉乐的办公室饮茶期间,苏嘉乐偶尔提及萧裕泰一案,当时柴启荣还洋洋自得的说:“萧裕泰之所以伏法,就是下官举报的结果。”因为此事,苏嘉乐对其行为很是不齿,至此,就也在没有提拔过他。
承运大帝继位以后,在秦王举事以前,柴启荣夜观天象,说北方有七星连珠,他第二日就进言说,北方必将有大乱发生,还希望陛下早作安排。果然,事后不久,亲王就开始举旗谋反,他因此得到承运大帝提拔,官至礼部左侍郎一职,柴启荣升官以后,除了迎来送往,左右逢源之事没少干以外,对自己分内之事,却毫无建树,他的所作所为,自然逃不过承运大帝跟殷福平的法眼,当时因为柴启荣在朝堂人脉比较广,有一次六部当中的户部尚书老病而死,就有人推荐了柴启荣,当时,殷福平阅过奏折以后,在上面挥毫写下一首小诗,官职须由生出有,文章不管用时无。可笑礼部柴侍郎,只会依样画葫芦。
当时的殷福平不但是大龙股肱之臣,更是承运大地的知己,被他批阅过的奏折专程到承运大帝那里以后,承运大帝不但没有擢升其为户部尚书,还把他发配到当时自己的内宫,让他专教太子画画,柴启荣本来不擅丹青,所教之人又是当朝太子,吓得几乎不敢受命,这才辗转托人找上了当时炙手可热的全臣殷福平,并请求他帮助求情,让皇帝收回成命,殷福平当时还诙谐了一把,对他说:“皇帝的意思你还不懂吗?他让你入宫,并不是看中你有丹青妙手,而是专门去让你教太子依样画葫芦的。”
当时,柴启荣羞愧难当,据说是掩面出得静海王府,也就是在那时,他开始悄悄改变,在以后的宦海生涯当中,逐渐成为一代能臣。只不过这一次,他再一次遭到皇帝的白眼,其实依旧跟殷福平脱不了关系,而这件事,还要从苏嘉乐的儿子苏文茂参与龙平涛谋逆之时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