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放松一点

标题可能是反义词哦?

一大早来写,就代表又是失眠了。

看书是没啥效果,又没办法入睡,躺着就在想一些事情。

就不该刷app。看到一些话题,还是很难回答,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好好的参与回答一些深度的问题。

这次刷了两个app,一个是知乎,一个是豆瓣小组。

知乎刷到几个问题,社会问题?国际问题?似乎都没法加入讨论。要么就是怕自己的回答过于幼稚。

刷小组呢,也不知道要干嘛,看杨超越的话题?看最近电视剧网播数据?看组员怎么讨论电视剧?

都太匆忙了,很想慢下来。感觉已经出现刷APP困难症了。

感觉我每天这么努力阅读,结果还是回答了很多问题,不知道你懂那种痛苦不?

要是回答了外部问题就算了,内部呢?就是看过的书,都懂了?没有疑问吗?为什么还在担心写作文笔的问题?

其实不是早理解了吗?记忆的词汇,加理解的东西,就可以表达,的确缺乏审美的内容。

要加入审美的词汇,才是把文笔学透彻了。可能在这类随笔里边,用不上?

也怕想象力不够,看到人家的成品,当然觉得不难,要是没有人家的成品,让我凭空想一个不一样的,都不好想。

那就说下昨天读书的内容?

仙侠小说《长月烬明》,还有30来也内容,加番外,要是今天安排的好,就可以第一遍看完了。电视剧播的不错,所以不能放过,无比好好学习的。

然后看的《社会心理学》,想不起内容了。有性别的,还有社会的反馈好像,所以还是脑子不够集中,需要多反思。还是等2、3刷的时候,在思考吧。

接着还看了《思维导图》,看起比较简单啊,学习某个点的时候,归纳的时候,用图,网状的样式罗列出来,这样可以加深印象。以前看过一本,但还没学会怎么用,可能需要慢下来?整理图,也算是投入到内容的理解中。好比上面的阅读心理学,是不是还是要那支笔做一点点笔记,把当天看的主题还有小段重点,都记下来?虽然时间比纯看是要慢,但是更有效果?

我可能就是缺乏这个步骤,总想依赖反复阅读,或者靠睡觉的时候自然整理?还是指望未来靠在写作某个相关话题的时候,建立联想?要没有记住怎么办?那怎么建立联想,所以还得花一番功夫做温故、做盘点。

还看了点星座的,又想不起看了那几个座,仙女座?

就这?就这个阅读效果,好意思叫博览群书吗?还不如看电视剧呢?电视剧可能我记得的剧情都比这个牢固。

比如看的《以法之名》,这集看到王彧被枪杀,还有洪亮会老家,被冤枉,张文婧又回来了……

真的把自己气笑了、蠢哭了,啥都记不住……

假装努力读书,有意思吗?还得看进去啊,别只看表皮啊。

所以我的阅读方法、学习方法,明显出错了。

还是对自己要求太高了?本来这些内容都是初次看,哪能一下子就记住的?

还是需要背诵,这个工作,完全没做过。

所以是目前最需要做的工作,要慢下来,不要着急扩大阅读范围。

但又的确书太多了,怎么办?

也的的确确在不断看书后,来写作的时候,遇到合适的场景,有些看的东西,还是能联系上,就是印象不够深刻,需要加大力度。

上下链接的推理、衍生,不够精准有效。

本质就是没动脑子。

那怎么才能让脑子好起来?保持精力充沛,多加强复盘和记忆。

尤其是文笔这么缺乏的话,更要多背名片,可能短篇小说太长了,先试试古诗看看?

但感觉古诗又不是我的主打风格,那还是要回到现代白话文,那就去收集名句。

其实还是能记住的,就是需要花时间,我现在不想花这个时间去记忆,只想走马观花的粗略看一下。

去年不是定了要一个月温故3本书吗?结果今年做到了吗?还是一直在看新书!

这个很不好的习惯,到这种时候了,还能采购新书?

真把自己当天才了,但的确很多常识书需要准备好啊,我可能时候走书本、教条路线。

思维跳跃的不适合我,碎片化的不适合我,但这个时代就是需要碎片化的整合能力啊,跟不上就很容易被淘汰。

还是选择太少了,现在把自己逼进死胡同,感觉没得选了,不把写作文笔逼出来,感觉就无望了一样。

没有回头路了。那就死磕到底。

以前学数学也是突然悟道了,还有粤语也能听懂一些了,就是花了不少时间听,没有怎么刻意学习,就自然懂了,而且是突然就觉得能懂了,好奇怪的感觉,可能文笔的学会也是这样的吗?希望如此吧,可能还需要3-5年吧。

我倒能接受,但是就是怕现实不能接受,需要收入能扛得住才行,不然……父亲年纪越来越大。

哎!这些都逼得我的踹不过气。就算现在放弃去重新打工,也不能立马找到高收入的吧?何况我这个年纪,可能没公司要啊。

想起了,心理学的一个内容,就说男性,遇到大事的时候,要么进攻要么龟缩,我是龟缩的那个人吗?想躲起来,等修复后,在进攻?

你看,这就是场景跟关键词搭建起来了关系,就自然有点印象,所以并不是读了没用,只是我的努力还不够,起码要反复几遍才行。

也可能是我切入的领域的确太多了,刚看了《斯大林传》呢!

这就是贪多的后果。我现在急切需要的提高文笔去变现,只能靠小说。

哈哈哈哈,感觉好像这个场景遇到过,似乎写过了。那不是又回到了老样子?

还看了纳博科夫一篇短篇小说,这些人是真的会联想啊,主要是没什么剧情,可能都是探索自己的文笔练习、或者心理状态,但是用的文学的词汇,不想我这随笔,都是干巴巴的,但我觉得他那篇,也没什么美感,是讲一个神的,但不是真神。还得是胆子大。

我想他这篇要是去投稿,多半没人收。要不是靠名字打底,估计连出版的资格都没有吧。

所以先用一个硬作品闯出名气,后面的内容可以“水”一点,也人买单,粉丝也会帮忙合理化。

看起来是嘲笑人家,其实是嘲笑我自己,因为我没看懂那篇小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