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和摘要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二十国集团面临的全球治理问题研究”(11AGJ001)之成果,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创新工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与中国的政策选择”课题研究的成果组成部分。全书由六篇组成。

第一篇以国际金融体系演变与重建为主题,首先回顾国际金融体系演变历程,评价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黄金本位、牙买加体系这三个重要发展阶段。然后阐述全球金融危机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带来的挑战。在全面总结危机后国际多边金融合作的进展与前景的基础上,对中国如何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多边机制的金融合作提出了政策建议。

第二篇以美元霸权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为主题,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入手,分析美元主导的体系在金融危机形成和全球金融风险累积中的作用。深入分析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不可持续性,阐述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趋势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必要性。本篇对货币国际化的含义、条件、成本和收益进行一般性分析,旨在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提供分析框架。本篇还梳理了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状况,分析日元国际化的经验及其对人民币的启示。

第三篇以国际金融危机和中国的对策为主题,首先回顾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两次主要金融危机爆发的进程。这其中,一次是80年代拉丁美洲债务危机;另一次是9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本篇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演进、应对措施及其与全球金融危机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且重点分析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抵抗危机的对策和未来的发展。本篇最后在总结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应对建议。

第四篇以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为主题,首先梳理了金融自由化的概念和阶段,然后分析金融创新的内涵、动因、功能和价值,并重点讨论了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本篇还阐述了金融监管、金融稳定和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对后危机时代的金融监管改革和中国的对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第五篇以人民币汇率水平、制度变迁和中国的经济增长为主题,分别对汇率水平和汇率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且以经验方法探讨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汇率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这些国家经济增长对实际汇率水平的影响。本篇还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梳理了在全球失衡背景下的中美汇率之争,并对德国和日本的货币升值历史经验加以对比,分析其对人民币的启示。

第六篇以东亚区域合作应对金融风险为主题,首先讨论东亚金融合作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意义,并以东亚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程度为依据,阐述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基础和条件。本篇重点梳理东盟、中国、日本和韩国之间建立的流动性救助机制——清迈倡议多边机制的发展和演变,讨论这一机制对区域金融稳定的作用。本篇还从政策选择角度提出加强东亚金融合作的路线图,从中国在贸易、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以及金融关联度等方面分析中国参与东亚金融合作的潜力。

书稿写作由高海红、张明、刘东民和徐奇渊共同完成。其中,第一篇由张明完成;第二篇由高海红和徐奇渊完成;第三篇由张明完成;第四篇由刘东民完成;第五篇由高海红和徐奇渊完成;第六篇由高海红完成。

本书作者简历如下。

高海红(gaohh@cass.org.cn)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系博士生导师,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重点研究国际金融体系、汇率、货币国际化和区域货币合作。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与中国的政策选择”首席研究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二十国集团面临的全球治理问题研究”主持人。曾主持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财政部的多项课题研究。是英国志奋奖学金和世界银行青年学者奖学金获得者。

张明(zhangmingcass@vip.126.com)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与中国宏观经济。近年来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包括国际金融危机、外汇储备投资、跨境资本流动、人民币汇率与人民币国际化等。入选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曾任Asset Managers Group私募股权基金经理与KPMG审计师,曾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做访问学者。出版学术著作八部,完成省部级课题二十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在国内外财经媒体上发表财经评论数百篇。

刘东民(sunshine_ldm@126.com)199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技术经济与能源系统分析研究所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金融学专业,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国际金融室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曾在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尚勤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先后从事金融、电力和水利行业的信息化工作以及外国政府贷款和碳交易项目。

徐奇渊(xuqiy@163.com)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执行研究员,财政部国际司国际财经问题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BA教授,新华都商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同时兼任国内多个学术期刊的匿名审稿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人民币汇率和人民币国际化。在《世界经济》、《管理世界》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5篇,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财经》、《中国证券报》等媒体发表财经评论数十篇。

作者

2013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