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与物哀之间:日本新华侨华人文学三十年(1990—2020)在线阅读
会员

风骨与物哀之间:日本新华侨华人文学三十年(1990—2020)

林祁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26.2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7 16:42:26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这是第一部论述日本新华侨华人文学的专著。该著将日本新华侨华人文学史放在全球语境中进行考察,发掘其特殊性、重要性及填补空白的必要性,提出三十年的三个阶段论,角度新颖,资料翔实,论从史出,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反映历程与面貌的研究成果。本书研究日本新华侨华人文学三十年(1990—2020),对应(或连接)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1917—1949),具有填补空白的创新意义。在全球化语境下,日本新华侨华人作家从“乡愁”到“越境”,从“抗日”到“知日”,开始了对异乡的语言及文化的探索。不同于西方的“移民”特点,日本华文作家具有在“风骨与物哀之间”的生存体验与写作心态,其意义并不仅是华文文学在海外的拓展,而是中国文学自身在海外的深入或者叫“生长”,更有意义的是,由于这些诗文成长在日本,在这块让中国人情感极其纠结,痛苦永远新鲜的地方,而使其更具有独特的异质审美价值。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07-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林祁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意图用“小说伦理学”的目光去“穿越”约瑟夫·海勒的小说作品,让理论与作品彼此交往,从而以这种方式,让它们各自的可能性能够获得更好地展开。小说伦理学是一种专门针对小说的新的伦理批评思路,这是它的第一次系统性实践。这一思路借鉴了叙事学和修辞学等理论视角,将小说分成了故事、叙述、修辞等不同层面,从而所面对的小说伦理问题也分成了故事伦理、叙述伦理、修辞伦理等不同层面的问题。这也是第一次从伦理角度对海勒
    王涛文学21.9万字
  • 会员
    本书梳理了审美主义思潮从萌发到扩张的纷繁复杂的流变过程,展现了现代性内部的矛盾与人类的生存困境,呈现出丰富而多彩的文学景观,有助于重新审视个体生存、情感体验、时间感悟、伦理建构、艺术救赎等与现代人切身相关的精神性命题,触及了人类命运、人性秘密与生存意义等文学本质性问题。本书还揭示了审美主义内部的矛盾危机,探析其交织着颓废与先锋、反叛与媚俗、自由与虚无、艺术与生活、灵与肉等多重面孔的复杂样态。在当前
    顾梅珑文学23.2万字
  • 会员
    本书分为作家与作品两个部分。上编为作家部分,主要对江左樵子、吕熊、王猷定、王炜、严首升、贺贻孙等6位代表作家,在生卒年、遗民身份、是否为小说作者等悬疑问题上进行了详细考证。同时,本书还对王猷定、王炜二位作家的年谱进行了简编。下编为作品部分,主要对《樵史通俗演义》《梼杌闲评》《女仙外史》《诺皋广志》《阐义》及李闯小说等代表作品,在创作特色、遗民意识、人物形象、嬗变规律、传播接受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它们
    杨剑兵文学17.3万字
  • 会员
    本书从多重女性视角考察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梳理了女性文学生成的背景与资源,剖析了女性意识形态混沌的内存逻辑,审视了女性文学的形态、特质及发展轨迹。同时指出女性写作如何承继“五四”女性解放的脉动,如何呼应西方现代性的导引,进行有跨界的移动与时空的切换,从而参与主流话语系统所需要的时代精神、人性诉求的诗意表达,逐渐实现从本源性母体剥离之后的蜕变,从精神赋格的层面展示了女性的激情、意志、志向
    田泥文学27.6万字
  • 会员
    本书旨在以卡波特小说的早期(20世纪40年代)、中期(50年代)、鼎盛期(60年代)、晚期(70至80年代)四个阶段的创作特征为研究对象,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伦理学、心理学、新历史主义批评、消费主义等理论,对四个阶段代表作品和小说的总体创作特征进行解读,试图以独特的视角来呈现卡波特小说创作的发展轨迹。该书既是卡波特小说的学术研究专著,也是介绍卡波特其人其作的入门读物。
    杜芳文学16.7万字
  • 会员
    本书从诗歌创作和艺术批评两个角度,探讨了杜甫诗歌对宋诗的影响,梳理了宋代杜诗艺术批评的主要内容,并提出诸多新见。基于宋代诗歌和诗论的文本,本书全面揭示了宋代诗歌创作学杜的阶段性及其特征,探讨了杜诗对宋代诗歌创作的影响,以及宋人学杜的成就和局限;并从诗歌成就、艺术渊源、体裁特征、主体风格、对仗、用典等不同方面,系统总结了宋人对杜甫诗歌艺术的体认,从而较为细致地勾勒出宋代杜诗学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征
    左汉林 李新文学20.7万字
  • 会员
    毛南山乡系毛南族聚居区,毛南山乡所呈现的文学艺术成果集中体现了毛南族的文学艺术创造观念及创造力。毛南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并发展了强烈的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生态和融理念,其文学艺术蕴含着明显而独特的生态特征。着眼于生态视域,系统、深入地研究毛南山乡的文艺现象及其内在本质,揭示毛南族创造文学艺术成果的心里于规律,阐述毛南山乡文艺生态的属性及发展趋势,将有利于毛南族建构新型的文艺生态,从而探索
    吕瑞荣文学21.2万字
  • 会员
    新时期文学批评,在中国社会基本结构发生巨变的语境下呈现出空前异彩纷呈的盛况,形成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激荡、最活跃的景观之一。新时期文学批评处于社会转型和新旧交替之际,显示着重大的转折和变化,构成了当代思想文化变化最为深刻复杂的方面,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及时地对它进行梳理和研究,可以呈现近三十年文学思想状况复杂性的历史面貌与走向,有助于我们认识时代复杂多元的文化语境。本书是对新时期三十年文学批评
    刘雪松文学16.9万字
  • 会员
    本书旨在从文体与意识形态的视角入手,探讨1927—1949年间中国革命文学书写当中的意图(思想内容)与表达(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问题。为此本书以蒋光慈、郭沫若、丁玲这三位革命作家为中心,围绕这段时期内他们的革命文学书写转型和发展状况,来展开相关阐述,进而揭示作家文学作品(文本)的语言形式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可能同作家本人自述的写作意图相悖,从而呈现出文体与意识形态的丰富性、复杂性。
    龙昌黄文学20.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