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来华传教士与中国文学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近现代来华传教士与中国文学研究

刘丽霞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18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4 21:03:57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来华传教士曾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其影响日益引起学界的关注。本书从文学角度对近现代来华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特殊意义给予史料梳理和学理分析。具体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近现代来华天主教传教士与中国文学研究;二是近现代来华新教传教士与中国文学研究;三是就明兴礼、赛珍珠及包贵思等三位来华传教士进行个案研究。虽然来华传教士对中国文学的译介研究难免带上宗教色彩,但作为中西文化的“之间人"和具有深厚“在地”体验的研究者,他们的工作为今日中国文学研究保存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并提供了极具特色的研究视角,无疑可以丰富我们的研究空间,拓展我们的研究视野。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刘丽霞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对美国生态批评第一波和第二波浪潮进行历时梳理,提取出美国少数族裔生态批评的基础性范畴——“环境”,进而以小说、诗歌、戏剧、非虚构作品中的“显性/隐性环境文本”建构美国少数族裔“环境文本库”,从中选取代表性作家和作品,从“环境与地”“环境与性别”“环境与国界”等维度,全面系统地发掘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中的生态思想。
    石平萍 蔡霞文学23.1万字
  • 会员
    本书主要对解构批评的基本形态及其价值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探讨。具体包括对解构内涵的分析研究、对解构批评“史”和“论”两个层次上的把握、对解构批评范式的探究,并相对集中地探讨了解构批评的文学观、文本观、批评观、语境观等等。而且,为了使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形态,本书还结合一些具体的作品对其进行阐释或说明。当然,对于形态的梳理只是本书的一个构成部分。另一个重要的部分,集中体现在对这一批评理论的评判,以及对
    苏勇文学32.4万字
  • 会员
    从“多民族文化”理论视野出发,本书对21世纪以来广西代表性的诗人作品、诗歌团体、写作现象及社会传播进行了整体观照,旨在探究新世纪以来广西诗歌书写的整体概况和迫切需要应对的一些写作困境,揭示了不同群体的写作观念及其背后的审美趣味与文化诉求。尤其重要的是,探讨了广西青年诗人及其团体多样的诗歌写作话语背后所包含的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同时,从中国当代诗歌史的整体视野进行考察,客观阐述了广西诗歌在中国诗歌版
    董迎春 覃才文学18.7万字
  • 会员
    清初承明制,以八股取士。乾隆二十二年丁丑会试,朝廷下旨增五言八韵律诗一首,试律取士遂成定制。目前留存的清代各种诗话、选集、别集序跋和诗文批评中都保存了大量试律诗学理论资料。本书以清代试律诗学发展为线索,考察其初期发轫,中期完成到清末新变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特点和成就,深人剖析其阶段性特征,并对核心理论观点进行阐释,全面梳理和展现了清代试律诗学发展脉络。
    梁梅文学21.3万字
  • 会员
    超验,在作者看来,既是一种审美态度,也是一种哲学思维。“超验”的诗学探索,旨在将诗的审美与哲理认知有效地统一,建构文学艺术的本体性(语言》与总体性(诗性)合一的象征诗学。针对宙同化、同质化等“非诗”写作趋势,该书着眼于探讨诗的超验写作的话语特征特征及表意可能,以期对当代诗歌发展提供参考。通过分析海子、昌耀、洛夫、西川、潭延桐等诗人作品,勾勒“超验”诗写的理路与可能,由此呈现作者倡导的语言本体意识层
    董迎春文学23.1万字
  • 会员
    本书主要试图从合法性危机与合法性建构的角度思考文学理论问题,并通过文学批评实践具体地触及理论问题。理论思考主要基于三个维度,反思社会理论视野下的文艺领域的规范性基础与合法性问题,探讨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合法性危机,阐发文艺符号学的合法性命题。文学批评实践涉及传统文化与意识形态,现代性与文学形式,后现代欲望与审美问题。
    傅其林文学18.5万字
  • 会员
    本书从咏史意识、题材选择、社会风气、创作传统、写作技巧、文体互动等角度对中古咏史诗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重点分析了中古咏史诗的两大主题——士人主题和女性主题,深入分析了这两大主题形成的时代背景,以及这两类主题在发展中不断拓展流变过程。同时,本书还注意到中古咏史题材的发展与其他题材存在着不同的互动关系,并着重讨论了述德、赠答、怀古、边塞、宫怨等题材和咏史之间的相互影响。
    王帅文学21.4万字
  • 会员
    本书在价值论观照下,重新审视了文学翻译及文学翻译批评的性质与特征,深入探讨了文学翻译批评的主体、客体、类型、目的、原则和标准以及评价体系与方法等相关问题,对如何全面系统地评判文学翻译的各类价值作了详细解析。
    张志强 刘国兵文学10.9万字
  • 会员
    明中叶至清中叶,是书坊业的鼎盛期,也是通俗小说的繁荣期。书坊业与通俗小说几乎同时于明中叶走向繁荣。书坊业对通俗小说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明清通俗小说的繁荣离不开书坊业的支撑。江南运河城市因为大运河的重要地位与便利水运而成为明清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苏州、杭州、扬州、常州、湖州等江南运河城市在明万历后成为新的坊刻中心和通俗小说刊刻中心,为明清通俗小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城市的书坊业在明清
    谢君文学13.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