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金融服务粮食生产的机理、模式及案例研究
更新时间:2021-01-22 20:01:18 最新章节:索引
书籍简介
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粮食生产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世界第一的大国来说,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而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诚如邓小平同志1991年提出的“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这一论断,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作为实体经济的粮食生产同样具有重大作用,这是现代经济发展规律决定的,不以个人意志和观念而转变,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较短,人们对金融行业的认识、对金融支持粮食生产的认识都需要进一步提高,以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粮食生产的作用。基于以上背景,河南工业大学作为原郑州粮食学院,是我国唯一以粮食为专业的高等院校,在粮食行业发展上有深厚积累,这为研究粮食问题提供了良好契机;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金融学系的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专长,开展金融服务粮食生产的问题研究,对金融服务粮食生产的机理、模式及案例开展研究,以为金融服务粮食生产做出贡献。本书在逻辑结构上采取“总-分-总”的方法,在研究内容上首先从“总”的问题出发,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个总体问题出发,在研究清楚金融作用、金融对实体经济发挥作用的途径等问题基础上,开展“分”的研究,即细化开展五个具体金融行业对粮食生产的机理、模式及案例研究,即研究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期货业、互联网金融等五个行业对粮食生产的机理、模式及案例研究,在最后二章又回到“总”的问题研究对金融服务粮食生产的风险防范、政策对策开展研究。目前,我国进入新时代,但经济上面临三期叠加,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由于我国前些年金融发展迅速、金融风险积累,金融发展出现偏离实体经济倾向,我国把防范金融风险作为当前三大攻坚战的首位,这体现了中央对实体经济的重视、对金融发挥作用的新认识,这使本选题在当下更具有现实意义,尽管对此问题的研究日益引起学界及业界重视,各种观点散见于各种文章,但对此问题的系统研究还比较少见,我们认为在新常态下要继续发挥金融的新功能,对此问题要重新学习和认识,我们结合自己的专业教学开展较为深入的研究,以为我国金融支持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做一点自己微博贡献。
品牌:中国经济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8-28 00:00:00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经济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河源村坐落在三江并流核心区海拔3000米的老君山上,属于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的云南滇西边境山区。本书通过座谈会资料、问卷数据、个案深入访谈资料等第一手资料,从不同的主体视角(玉龙县政府、九河乡政府、驻村工作队、河源村委会、建档立卡户、非建档立卡户)对河源村实施精准扶贫的情况进行全景式的深描和分析,力求还原河源村实施精准扶贫的全过程,并对河源村精准扶贫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挖掘河源村实施经济7.2万字
- 会员本书梳理了息壤小镇中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有代表性的27家中小企业,它们行业不同、技术不同、创新不同,却在小镇与新经济的碰撞中熠熠生辉,成为新经济“小而美”的典范、“科技+创新”的引领者。息壤小镇发展至今依赖企业坚定信念,自挖潜力,迅速调整,以变应变;依赖企业家的担当、坚忍、创新、无畏和搏击巨浪的气魄。以息壤小镇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自强发展的实例,增强中小企业克服困难的信心,引导全国特色小镇“特色”高质经济15.7万字
- 会员本书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制造业发展现状、双循环基本特征以及先发地区经验启示,识别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三维动力”,并解析具体驱动机制,构建指标体系测度并评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实证分析国内大循环、数字经济发展、营商环境优化、产业协同集聚、区域融合发展、中美贸易摩擦以及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从而为双循环新发展格经济20.9万字
- 会员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国家产业发展已全面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服务经济合作,推动服务业区域深度融合,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书基于较为翔实的数据资料,从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自由化以及旅游业、商务服务业和金融业等领域的合作发展出发,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业区域发展的路径与政策,为粤港澳大湾区服务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了参考。经济12.1万字
- 会员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将成为我国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事关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成败。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两大关键举措。此前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只提农业现代化,现在则开始农村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并重,其背后的原因是两者之间尚未实现有效的连接、转换和相互支持,而这是摆在当前乡村振兴发展道路面前的关键难题,亟待破解。本书从农村社会学的角度深入分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多经济29.3万字
- 会员本书通过宏观的理论逻辑分析和微观的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情况调研,聚焦乡村振兴中坚持农牧民主体存在的现实困境,重构显化农牧民主体地位的机制,探寻实现农牧民主体地位的有效路径。本书从7个部分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呈现研究背景、学术史梳理、研究价值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着力于对农牧民主体地位问题进行理论认知和现实基础。第三、四部分对民族地区农牧民主体地位进行实然分析。第五部分在实然分析基础上,通过比较借经济14.8万字
- 会员本书以1881—1937年间的华北铁路沿线集镇为研究对象,以铁路沿线集镇发展与近代以来的华北城镇化进程为主线,通过对铁路开通前华北集镇发展、铁路建设运营与集镇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铁路开通后沿线集镇时空格局的演变、铁路沿线集镇的产业发展与社会组织嬗变、教育发展、管理体制变迁等的考察,展现华北铁路沿线集镇的“差异化发展”,从一个方面阐明近代华北铁路沿线集镇的“差异化发展”与当前华北城镇化进程特别是京津冀经济26.3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通过宏观的理论逻辑分析和微观的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情况调研,聚焦乡村振兴中坚持农牧民主体存在的现实困境,重构显化农牧民主体地位的机制,探寻实现农牧民主体地位的有效路径。本书从7个部分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呈现研究背景、学术史梳理、研究价值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着力于对农牧民主体地位问题进行理论认知和现实基础。第三、四部分对民族地区农牧民主体地位进行实然分析。第五部分在实然分析基础上,通过比较借部门经济14.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