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历史“大数据”:民国证券市场之量化研究
更新时间:2020-05-13 18:26:18 最新章节:附录二 检测多变量的结构突变[1]
书籍简介
金融史研究是运用计量经济史研究方法最合适的领域。民国时期,上海是中国乃至亚洲的金融中心,当时的金融报刊记载了大量的金融数据,而对其研究却很少。对这些数据的整理、收集和分析将大大提高对民国金融市场的了解,对历史学及经济学的研究将都有所贡献。作者从民国金融市场的角度,对三个历史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中国国民的赌博性。无论民国还是当今股票市场,都发生过股票价格上扬,到达顶峰,泡沫破裂。很多学者的判断之一是中国国民赌性非常强。作者就从上海1921年股灾分析是否确实如是。第二,历史事件的重要性。金融市场可以提供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本书将提供一个新视角。第三,弱政府如何发行公债。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资金缺乏,政府比较孱弱,如果能发行民众能够接收、流通性又良好的公债,对其意义巨大。作者将以民国政府发行公债为例,分析一个弱政府是如何吸引到民众来投资其公债的。篇章结构:1.计量经济史方法来研究中国金融史的新启示;2.民国金融市场发展概述;3.从1921年上海“信交风潮”看中国人的“非理性”;4.以史为鉴:中国公债市场1921-1942;5.人们为何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投资政府公债?6.总结。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6-08-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李丹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结合具体实例讲解了金融大模型开发的核心知识。全书共12章,讲解了大模型基础、大模型开发技术栈、数据预处理与特征工程、金融时间序列分析、金融风险建模与管理、高频交易与算法交易、信用风险评估、资产定价与交易策略优化、金融市场情绪分析、银行应用大模型开发实战、区块链与金融科技创新和未来金融智能化发展趋势。管理13.2万字
- 会员普惠金融不仅包括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而且包括金融消费者、金融服务提供者等不同的参与主体;不仅包括商业性金融机构,而且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和政府机构;不仅包括提供基本金融服务的机构(银行、保险等),而且包括为这些机构提供各种服务,以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升金融效率的第三方服务机构,等等。本书以不同类型的机构为主线,从金融功能角度全面介绍各类机构在相关领域的实践,勾勒出我国普惠金融创新的全貌。管理17.4万字
- 会员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融协同、协调发展。如何有效克服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实体经济和金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书建议解决当前实体经济与金融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突出问题,促进资金“脱虚向实”,就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产融协同发展。管理14.2万字
- 会员21世纪以来,“金融化”已成为全球社会与经济变迁和重构的核心动力机制之一,学术界开始关注金融与社会相互影响及相互塑造的过程、机制与后果,强调就该领域展开跨学科综合研究。据此,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创办了《金融与社会》学术集刊,研究涵盖金融社会学的理论探索与经验研究、金融社会工作研究等学科领域,包括微观层面的金融素养与金融行为研究、中观层面的金融组织与金融市场研究、宏观层面的金融制度与金融的经济管理19.1万字
- 会员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对上海市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机遇与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金融科技、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商业银行转型、产权市场的发展、资本推动型企业的困境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围绕资本市场开放、金融风险配置、科创板使命、全球金融市场展望等议题展开研究;围绕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本质、机制体制改革、城市化建设等问题展开论述;对金融科技运行现状、金融供给侧改革下的资管行业、结构转型与广义信贷、信托业转管理10.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