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青年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更新时间:2019-12-06 15:10:39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书籍简介
从形式上看,本书首先从国内外视角研究当代青年社会保障问题,详见第一~第三章内容。其次本书从以在学青年、在职青年和社会闲散青年为主体的青年整体角度出发,总述青年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详见第四~第六章内容。而后着眼特殊青年群体,如青年农民工、青年创业者、青年大学生和新兴社会阶层青年,分述不同青年群体的现状与问题,这部分详见第七~第十章。本书的内容,在注重青年社会保障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注重及时反映国内外青年社会保障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动向,融入了当前我国青年社会保障的热点问题,把握时代脉搏。本书每一部分内容的选择,都是中国青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所面临的新的难题,体现了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高度结合,如在书中讨论了在职青年、在学青年、社会闲散青年、青年农民工、“蚁族”“漂族”等青年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这些问题的讨论在我国具有现实意义。本书认为每个青年群体的社会保障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如在学青年的社会保障主要是指医疗保险,而在职青年的社会保障则是指“五险”、社会福利。本书有三个显著特色:一是定位明确有针对性——本书专门指向青年群体,关注青年本身,发现青年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本书带有一定的政策性、学术性和科研色彩,目的是让社会更加了解和关注青年的社会保障问题,适合的读者群体较为广泛,所有对社会保障有兴趣的人士阅读。二是观点内容的创新性——专注于剖析青年人特有的社会保障问题,并根据实际调研收集的一手资料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三是与政策高度结合——本书响应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共青团中央重视青年人才发展的政策要求,关注政策的专注点,紧密联系国家对青年发展要求,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时代性。
品牌:清华大学
上架时间:2018-09-01 00:00:00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清华大学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围绕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昆明社会治理,在全国首次提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数”体系,并从社会活力、社会服务、社会环境“三大维度”,优选出符合社会治理现代化特征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人均可支配收入”“教育经费支出”等44项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数学建模方式,既与全国平均水平和27个省会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又与曼谷、雅加达、新加坡等24个东南亚城市,以及新德里、孟买、伊斯兰堡政治4.6万字
- 会员本书分上下两篇,重点从乡村组织、编户管理、田制变迁、赋役治理、农民负担等方面对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演变进行了总体扫描,对乡村治理在古代王朝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功能、作用、效能进行了相应评估,并在系统分析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体系构成、参与主体、治理内涵的基础上,重点探寻了影响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主要变量和关键因素,总结了中国古代乡村治理发展变化的理性逻辑和一般规律。政治38.6万字
- 会员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全体社会成员最基本的文化权利,通过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提升公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全体社会成员在公共文化事业的共建共享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本书首先界定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所涉及的基本概念,针对现有国情提出一套适合于中国体制环境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选择效果均等作为衡量标准,同时考虑城乡和区政治15.8万字
- 会员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加快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创新进程,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创新成为中国政务服务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政府通过多渠道服务平台向公众发布政务信息、提供公共服务、实现政民互动,有助于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提高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为了满足公众对各政务渠道所提供服务的温度、深度与精准度政治10.1万字
- 会员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全面领导下的社区治理呈现许多新的发展形态、治理模式和趋势走向。本书着眼于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的模式变化与治理优势两大维度,系统探讨了党领导社区治理的组织结构、组织方式、组织功能,以及在社区空间营造、人才培育、文化治理、公共服务、克服集体行动困境、提升社区自治能力等方面的实践机理;剖析了不同条件和形式下党领导社区合作治理的实践模式和运行样态,总结提炼了党全面引领社区治理的组织优势、制政治21.8万字
- 会员公众安全感和政府信任是政府与公民关系中的重要变量,准确把握公众安全感与政府信任的关联关系,是深刻理解政治稳定与国家治理辩证关系的枢纽,也是厚植党的执政基础、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关键环节。为系统把握公众安全感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本书探索建构了测度当代中国公众安全感和政府信任的指标体系,以抽样调查获取一手数据资料,借助统计计量的相关性分析、因果机制分析和过程机制分析,在实证意义上揭示公众安全政治18.5万字
- 会员本书立足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形势和发展需求,在梳理中国行政学发展的历史源流、分析中国特色行政学的基本特征和演进逻辑、描述中国特色行政学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行政学的建设性思考。一是探讨了中国行政学的“中国特色”及其理论意涵,辨析其基本概念及主要范畴;二是追溯了中国行政学发展的渊源,对其历史传承性、思想多源性和制度汇源性进行概述和解析;三是梳理政治16.8万字
- 会员本书对20世纪上半叶管县派出政府制度的建立与演变进行重新回顾与解读。全书以叙事方式呈现行政督察专员制度1924—1931年各省自创前身制度,1932—1936年由“一制两例”到“合二为一”,1937—1945年围绕强化还是实化出现5个秘密调整改革草案反复制定与放弃的历史过程。由此分析此过程背后反映的时人对二级制还是三级制治政观念的纠结、国民政府顶层设计的系统性缺失与执行不良等问题,投射其行政运行及政治21.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