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论语》读本(上下册)(大众儒学经典)
更新时间:2019-11-19 16:57:42 最新章节:尧曰篇第二十
书籍简介
《论语》是最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与人格,全书内容涉及修身、处世、教育、为学、从政等问题。《论语》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对于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之道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可以将《论语》看成历史书,它是研究春秋史最为可靠的历史文献;可以将《论语》看成哲学书,它对中国哲学的精神与品格产生巨大影响;可以将《论语》视为古代政治学典籍,它系统论述的德治思想,对于传统中国政治影响巨大;可以将《论语》看成重要的管理典籍,它对于家政、国政和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以至于宋代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但是,作为历史书、哲学书、政治书和管理书的《论语》,依然不能穷尽其全部意义,它是人类历史中永恒的经典。《论语》读本(上下册)分原文、注释、白话文翻译、解读等部分,对《论语》的主要内容做了全新解读。
品牌:人大数字
上架时间:2016-09-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大数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赵法生编著
- 会员《弟子规》是清朝以来有广泛影响的蒙学读物,与《三字经》、《千字文》等相配合,在推动民间礼义文明和儿童德育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弟子规》的内容来源于《论语》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段话可以视为孔子的教学大纲。《弟子规》包括了孝悌、忠信、仁爱、恭谨等儒家修身功夫,内容具体详尽,紧扣人伦日用,为现今国民教育中最为紧缺的儿童礼仪修养教材。《〈弟子规〉读本语言文字6.5万字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该书致力于弘扬作为宋明理学重要学派之一的关学思想,收录吴震、林乐昌、丁为祥、朱汉民等知名学者的关于关学研究的学术论文,内容涉及关学学派创始人张载的思想研究、张载后学研究和历代学者对于关学的诠释等,研究视角包括经学、哲学、伦理学的多个维度,既有宏大的总体叙事,如探讨关学的原型、流变及其研究空间,又有微观的具体问题研究,如分析张载的心学思想以及心性大小之辨。可以说,该书较为充分地体现了目前国内关学研究哲学24.8万字
- 会员本书通过儒家仁学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相通相合研究,分析两者的内在关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包涵于其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的大脉络,实现对坚持和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的整体性认识和启发。全书采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法、史料文献分析法、跨学科等研究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的相统一,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24.7万字
- 会员明代前期理学思想渗透于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之中,成为一种普遍的意识观念、思维模式。正德、嘉靖年间是明代社会转变的一大枢纽,王阳明创立了心学思想体系。心学以“心外无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核心命题,肯定并弘扬了人的主体精神。心学的出现,是明代文学思想由“师古”向“师心”转变的标志。从明代中期以后,文学批评呈现出重个体、重个性的特征,一批文论家从童心、性灵、情真等视角展开文学批评,体现出迥异于前代的哲学16.7万字
- 会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既要立足现代政治发展理念,也要发挥古代治理经验与智慧的滋养功能。中国古代治理的典型特征是德治主义,优秀思想家和政治家都对治理的道德层面给予深切关注。现代治理也必须符合道德意义上的正当,检视与反思古代治理的道德基础,可为新时代国家治理提供借鉴。本书以朱熹政治哲学为核心讨论对象,阐释中国古代治理的伦理道德基础,梳理古代政治道德的价值及其当下意义,搭建德治传统与现代善治间的哲学14.9万字
- 会员《老子学集刊》由华夏老子学研究联合会主办,面向海内外道家、道教研究者,对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老子学、道家、道教展开多方位、多视角的探讨,明道立德,法真贵朴。每年出版一辑,每辑有一主题。哲学24.4万字
- 会员本书是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对社会文化精神生活的影响而开展的文化与科学技术哲学的交叉研究,探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新文化的哲学问题,并把这一理论研究与中华传统、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建设相结合。本书突出了学科交叉的增长点,是文化与科技实践,即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新文化研究。哲学26.4万字
- 会员朱子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核心人物,他集宋代理学和经学之大成。本书是“朱子经学与四书学”专题会议的论文集,内容涉及:朱子的四书学研究,四书学是朱子经学的研讨重点。朱子的五经学研究,朱子的易学和礼学得到重点讨论;传统朱子学问题再探,中和和道统问题得到重点讨论;朱子学与北宋道学的考察,重点讨论了朱子学的来源及其与北宋道学的关系;朱子学周边及其影响的省思,也包括朱子后学及在东亚地区的传播与发展等诸内容。哲学24.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