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与意图:《红楼梦》对话研究(修订版)在线阅读
会员

语用与意图:《红楼梦》对话研究(修订版)

孙爱玲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18.6万字

更新时间:2015-04-22 00:22:22 最新章节:第22章 《红楼梦》人物对话完成小说结构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研究小说对话的作用和现象,运用语境学、语用学、意图论、对话作用进行横切面剖析,在一定的程度上解释《红楼梦》对话的种种现象,为中国小说呈现了不同角度的研究。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1-01-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孙爱玲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汉语新诗词用韵及用韵理论的讨论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历程,时至今日还还存在不少争议。这些争议涉及新诗是否需要押韵、押什么韵、如何押韵,以及今人写作旧体诗词如何押韵、押什么韵等重大问题。诗人、词人、评论家以及研究语音学、韵律学等领域的学者之间,由于看待问题的立场和视角不同,难免存在理念与认识上的落差。本书就如何通过对新诗词用韵实践和用韵理论的探讨,纾解学界存在的争议,合理解释争议的症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张玉来 许霆文学30.4万字
  • 会员
    平成年代的日本社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风险与危机,维系社会秩序良性运行的道德伦理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裂变和转型。本书立足于转型期的平成社会,依据文学所承载的文化建设功能,利用代表日本当代文学律动的芥川奖这一平台,将各自书写的、相互独立的30位获奖女作家的30部获奖作品聚焦在“价值取向”这一主题下,对日本社会价值取向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获奖女作家文本世界的现实书写,围绕迷失中的问题呈现、现实中的问题探索、
    王玉英等文学47.1万字
  • 会员
    本书借用认知诗学的诸多理论,如认知语法理论、认知突显理论、认知隐喻理论、认知叙事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研究《尤利西斯》在话语和叙事层面的语言创新艺术和叙事技巧,以及其认知语用功能和认知叙事功能。本书建立了一个基于认知诗学理论、由话语和叙事两个层面组成的认知分析框架。从话语层面讨论突显的语言表征形式,如非言语声音、词汇创新、文体仿拟、认知隐喻、认知思维风格等层面的认知阐释,揭示乔伊斯文学语言的本质特
    吴显友文学20.2万字
  • 会员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现存的早一部汉族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避不开的一部文学经典。《〈文选〉学丛稿》收录作者《文选》学方面的论文27篇,分为三辑:辑为《文选》综论,第二辑为《文选》析读,第三辑为《文选》中的文学批评史料。《我研读〈文选〉的体会》作为代后记,介绍作者研读《文选》的心得。
    刘跃进文学35.3万字
  • 会员
    延安文学是一种较为独立的文学形态,在现代中国文化语境中具有更为真切和久远的当代价值。延安文学研究自其诞生伊始就已经开始了,而把它跟中国社会主义70年的发展历程联系起来,可知延安文学研究不仅是一部有着特定研究对象的学术史,更是一部文化思潮和文学观念变迁史。本书不仅为人们深入而准确认知延安文学提供了有益借鉴,而且为撰写一部较为全面而具有学术内涵的延安文学研究史,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学理思考和参照。
    袁盛勇主编文学22.5万字
  • 会员
    认识屈子《楚辞》,有两个要点必须牢记:一是《离骚》首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所谓“伯庸”乃是楚武王长子,封于夔子国,夔字的促音(入声)就是“屈”或“甲”。伯庸的长子屈瑕由此得姓氏,成为屈氏家族的始祖。二是屈子《楚辞》通过南北两条途径被完整保存下来,北方的途径是汉高祖九年,迁徙楚国的屈、景、昭三族和齐国田氏充实关中,屈子《楚辞》由屈氏家族作为传家之宝传入关中,为贾谊所及见。南方的途径,
    杨义文学55.1万字
  • 会员
    晚清朱庭珍《筱园诗话》综合古今之长,深化传统命题,集前人诗论之大成,被誉为“云南古代文论之冠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本书以云南图书馆光绪六年(1880)年朱庭珍《筱园诗话(筱园先生自订钞本)》为底本,以光绪十年(1884)云南丛书初编本为校本,借鉴郭绍虞、张国庆等前贤之经验,补充现有版本之缺憾,以校、注结合的方式,对筱园诗话所涉人名、地名、文论专有名词、宗教名词等加以阐释。此书的整理出版,对研究
    (清)朱庭珍著 王欢笺注文学16.9万字
  • 会员
    美国汉学家詹姆斯·罗伯特·海陶玮(JamesRobertHightower,1915—2006),曾长期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是美国汉学特别是美国中国文学研究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本书以海陶玮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代表性汉学成果为研究对象,基于原始档案和文献,在比较文学视野下对海陶玮汉学做一个基础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揭示其在美国汉学乃至世界汉学中的贡献、地位和影响。
    刘丽丽文学26.7万字
  • 会员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来华传教士曾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其影响日益引起学界的关注。本书从文学角度对近现代来华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特殊意义给予史料梳理和学理分析。具体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近现代来华天主教传教士与中国文学研究;二是近现代来华新教传教士与中国文学研究;三是就明兴礼、赛珍珠及包贵思等三位来华传教士进行个案研究。虽然来华传教士对中国文学的译介研究难免带上宗教色彩,但作为中西文化的
    刘丽霞文学1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