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的现实”即中国成长道路上的种种坎坷和怪现象。“超现实”即中国今后发展方向和如何实现改革。这是一本时政普及读物,核心为点评当今各色社会问题,专注于点评当代中国各色现象与事件,也有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解读。“把历史作为现实参考”的著名近代史专家雷颐,通过通俗的讲解、评论、分析,使读者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使政府改革的努力与期望落空,什么样的力量使某些事件像轮回一般在中国历史上反复演出。
    社会学17.7万字
    4.9万人气
  • 会员
    作者通过七年的社会观察和调研,大量参考智库研究数据、学者观点、社会热点,分析预测了未来十年的全球发展趋势,其对经济、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商业版图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作者构思了一个逻辑严密的认识论体系,描述了八大趋势及其相互关系:人口大逆转:全球人口的失衡与下一次工业革命;银发族引领新潮流:跟上科技浪潮的老年群体,以及“老年”与“青年”的未来;新兴市场的中产阶级:新旧中产阶级的碰撞与关
    社会学17.8万字
    4.9万人气
  • 会员
    无论是身在职场,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陌生人,把对方变成朋友,还是继续陌生,甚至成为敌人,关键就在于你是否能看透对方、赢得对方信任。冷读术是一种通过瞬间读心,抓住对方的心里所想,说中对方的心思,从而与对方达成心理共鸣的人际沟通技术。善用冷读术,一方面可以用它对付生活中的各种骗局,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另一方面也可以运用这种观察、引导、暗示的沟通技巧,提升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让我们轻易打
    社会学7.9万字
    4.9万人气
  • 这本书是段先生的经典之作,深度探索了恐惧的空间以及这些景观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以及历史的长河中发生变化。在一系列跨越地域、时间和文化的文章中,段义孚探讨了恐惧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和成因:他描述了流行病以及超自然幻象所造成的恐惧,乡村和城市中的暴力和恐惧,对干旱、洪水、饥荒和疾病的恐惧,以及恐惧景观形成后灌输给民众的方式。在这本开创性的著作中,段义孚回顾历史,以发现我们刻在基因中的恐惧哪些是普遍
    社会学19.5万字
    4.9万人气
  • 会员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人队伍空前壮大,农民工成为新生力量,农民数量大规模减少且日趋分化和高龄化,专业技术人员成为中产阶层主力,私营企业主阶层广受关注,新社会阶层和新社会群体不断产生。在新的阶级阶利益格局多样化、社会活力、社会矛盾、共同富裕、社会认同和社会分裂等问题,需要明晰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特征的客观现实,不断提高依法、依规、靠制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学17.8万字
    4.9万人气
  • 诺瓦克花了20多年时间,通过对一系列物种----从小虫子到人的研究,归纳出合作进化的5大机制:直接互惠、间接互惠;空间博弈群体选择和亲缘选择。诺瓦克通过研究告诉我们,人类要想赢得生存斗争,避免物种的衰落,合作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创造性武器。他坦言:“今天的世界,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超级合作者”。
    社会学21万字
    4.9万人气
  • 会员
    2017年,雄安新区的设立、全面二孩的放开和去杠杆的不断加码……这些国家的大政方针的出台和政策的转向将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与此同时,一些突发社会事件也成为新闻热点,进入公共视野,引发大规模讨论。在国际舞台上,美国重回单边主义并制定减税政策,邻国印度也在大刀阔斧地进行经济改革,或将对中国造成比较大的影响。AI技术的突飞猛进重燃人类对于未来的想象,同时也带来对人工智能的而忧虑;考古遗传学的
    社会学35.2万字
    4.9万人气
  • 会员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一个符合想象的美国纸醉金迷、机遇遍地,实在很难与“贫困”二字联系起来。然而,这样由中产和精英阶层代表的美国只是社会现实的一面,现实的另一面是,美国的贫困问题是所有发达国家中最严重的: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每9个人中就有一个缺乏生活保障;在公立学校就读的学生中,有100多万人无家可归;因为被房东驱逐、居无定所,每年有许多人在街头流浪、死亡……这样的现实触目惊心,在这个富有的国
    社会学14.7万字
    4.8万人气
  • 会员
    《第三次浪潮》是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的代表作之一。1980年出版之际,随即引起全球热评,堪称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南。本书阐述了由科学技术发展引起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与趋势。
    社会学24.5万字
    4.8万人气
  • 会员
    戴维·布鲁克斯在本书中用令人意想不到的角度深入剖析我们的日常生活。作者提出了“双峰模式”,我们每个人都在攀登人生的两座山。如果说第一座山是关乎构建自我和定义自我的,那么第二座山则是关乎摆脱自我和舍弃自我的。如果说第一座山是关乎获取的,那么第二座山则是关乎奉献的。如果第一座山是精英式的独自攀登,那第二座山则是置身于有需要的人之间,并与他们手携手同行。作者认为,如何判断你是处在第一座山还是第二座山的关
    社会学20.9万字
    4.8万人气
  • 《剧变》是一部恰逢其时的巨作。在个人与国家都对未来充满迷茫,危机接踵而至的当下,普利策奖得主、《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贾雷德·戴蒙德再一次回归历史,尝试解答危机应对这一关乎人类未来的重要命题。对个人而言,危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如处理不当,个人终其一生会生活在负面情绪中。对整个人类社会而言,危机可使一种文明没落,使一个国家解体,使一个时代终结。但在戴蒙德看来,二者并无差异,国家甚至可以借鉴个
    社会学28.7万字
    4.8万人气
  • 会员
    非虚构文学的经典代表作,此次精装新版进行了全面修订,增加新序《给父亲》及别册《梁庄》。从梁庄出发,探访细节深处的中国。《出梁庄记》是作家梁鸿继《中国在梁庄》之后集中书写离开梁庄去外地打工的父老乡亲生存状态的非虚构作品。此书由梁鸿探访10余座省市、400余位打工者,以200万字图文资料整理撰写而成,是“梁庄”范本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最细节的观察。
    社会学21.8万字
    4.8万人气
  • 本书论证现代民主的起源,品评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意图及其得失,考察当代美国心智与德国思想之间的联系,批判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盛行的虚无主义及文化相对主义,揭示出民主政治之下高等教育的危机。
    社会学29.8万字
    4.8万人气
  • 《自由及其背叛》原为以赛亚·伯林1952年在BBC第三套节目所做的系列讲演。他从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出发,讨论了近代著名思想家爱尔维修、卢梭、费希特、黑格尔、圣西门和迈斯特等人对自由以及人类历史的看法。在伯林看来,除了迈斯特是人类自由的公然反对者外,这些思想家都对人类的自由持肯定态度,但他们对自由的理解,却导致了反自由的历史后果。
    社会学14.4万字
    4.8万人气
  • 一位年轻、出身医学世家、毕业于名门学院的新手医生阿图,满怀抱负进入梦想中的白色巨塔,在那里,他将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试炼?硬着头皮第一次拿起手术刀的他,将如何处理突如其来的变故?在错误切开病人气管的时候,他如何面对从手边一丝丝逝去的生命?在“成功是常态,失败就是一条人命”的职业生涯中,在每一个或者温暖、或者惊悚的病例故事的背后,都是生与死的殊死较量。
    社会学14.2万字
    4.8万人气
  • 会员
    本书既很容易读,又很难读。同样,这一点,可能也就解释了这本书名满天下、但事实上又很少有人读懂的奇特命运。很容易读,是因为莫斯对具体事实情有独钟,而对抽象视若仇雠,其表述总是十分简单透彻,无半点斧凿之痕。要说很难读,那当然是因为本书涉及到极其多样的社会实践和异常丰富的民族志材料,读起来未免有点让人伤脑筋。
    社会学10.4万字
    4.8万人气
  • 你知道吗?女性和男性的大脑天生不同。美国的大脑健康之父亚蒙博士发现,相比男性,女性大脑具备5个独特的优势:直觉更敏锐、对情绪更敏感、更爱与人合作、自控力更强、更加警觉。这些特点让女性在工作与生活中变得灵活、感性,比如女性更有担任领导的潜质,也更加长寿;但同时也让女性的身心健康面临更大的挑战,她们有时过分依赖别人,也更容易产生担忧。女性应当如何爱护和利用好自己的大脑,怎样发挥这些大脑优势呢?“亚蒙博
    社会学18.5万字
    4.8万人气
  • 这是一本历史书,却写得像一篇散文;这是一部学术著作,却没有一般学术著作那样的严肃枯燥;它是按严格的学术规范写作的,却能够潇洒自如,趣味十足,仿佛是在写一个个故事。《伦敦传》把伦敦这个“人物”的方方面面都写到了:它的前世,它的今生,它的成长,它的变形;它的河流,它的街道,它的天空,它的教堂——几乎是无所不包:石头、草木、大火、灾难……但更重要的是伦敦人,那些在历史的尘埃中突然被唤醒的无数小人
    社会学53.6万字
    4.8万人气
  • 中国虽然大,可以说只有两块地方:一是城市,一是乡村。中国的人口十几亿,也可以说只有两部分人:一部分叫城里人,另外一部分叫乡下人。城乡中国深刻的分野,促使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就写出他著名的《乡土中国》。今天,虽然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可是城乡之间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甚至鸿沟越来越大,导致中国发展中的大多数重点难点,都在农村,都在城乡之间。
    社会学13.2万字
    4.8万人气
  • 会员
    本书初版于2003年,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是由一篇篇对中国乡村所作的田野调查笔记构成,曾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作者从乡村生活的细节--诸如半熟人社会、农民的合作能力、村庄精英的谱系、农民负担机理等等作深入透视,让读者沉浸到乡村中,冲击原有的对乡村的经验与想像,促使你去思考,这正是不易察觉的中国经验、中国常识。过去的十年,中国的乡村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计划对原稿做一次大幅度的修改和增订
    社会学26.2万字
    4.8万人气